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警方披露23年前南京中山陵景区湖底沉尸案侦破始末

警方披露23年前南京中山陵景区湖底沉尸案侦破始末

2024-12-16 14:34:41 [热点] 来源:渭南市某某实业有限公司


每一起命案积案,警方都是披露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可无论案发年代多么久远、年前南京鄂尔多斯市某某网络科技维修网点无论逃犯藏得多深,中山侦破南京警方都坚定“命案必破、陵景积案必清”信念,区湖耐心细致、底沉锲而不舍,尸案始末直至将凶犯捉拿归案。警方


2023年,披露南京警方创造了一个纪录:一年之内,年前南京接连侦破本地命案积案7起,中山侦破外地命案积案8起,陵景抓获命案逃犯16名,区湖命案积案攻坚成效位居全省第一。底沉

每一起命案积案的办案过程,都远超一部侦探小说。9月21日,南京警方详细披露了一起23年前发生的中山陵景区湖底沉尸案侦破始末。

中山陵景区一湖中编织袋里装着女尸

2001年9月22日上午,南京市民拨打110报警:在位于中山陵景区附近的一个湖中,浮出了一个编织袋,袋内疑似装有尸体。案情重大,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侦查人员火速赶至现场。


据当年参加侦办该案的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党委副书记、副支队长王海荣回忆,把编织袋打捞上来发现,尸体是有包裹物的,除了一个编织袋,编织袋里还有几十公斤的砖石块,而编织袋是鄂尔多斯市某某网络科技维修网点用尼龙绳捆起来的。

经现场勘验,编织袋里是一具高度腐败的女尸,袋内还装着大大小小十多块砖石。除此之外,现场没有发现任何能够表明被害人身份的物品。


死者是谁?又是什么人对她下此狠手?

“这些砖石块和我们现场附近找到的城墙砖、水泥块是吻合的,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是在现场周边就地取材,拿了这些石块装入蛇皮口袋里来沉尸,这种可能性极大。”王海荣说,编织袋就是一些常用的,像化肥袋,销售的面广量大,不具有一定的特征。

南京警方初步推断,死者大约30岁,遇害已有一周左右。南京刑警随即会同玄武分局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侦查工作,同时发动全市警力广泛走访,以期尽快确认尸源。

“当时的受害人尸体被打捞出来已经高度腐败,根本没办法辨认。”据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科所副所长俞卫东介绍,他们主要负责尸体现场勘验,以及现场物证的检验检查。

在接下来的法医检验中,专案组又获知一个重要信息:尸体的胃内溶物里头检出了安眠药的成分。死者是溺水身亡,也就是说,死者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以后,被推入水里。“这叫生前入水,溺水而亡。”王海荣说,据此分析,这应该是一起关系人作案的命案。

30岁左右的受害女子,昏睡中被装进编织袋,还特意压上十多块砖石,抛进湖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骇人听闻。由于线索极为有限,专案组的排查工作从案发地周边逐渐扩展至全国,虽然有不少失踪人员家属前来辨认。但尸体高度腐败,面目全非,死者的身份迟迟无法确认,导致侦办工作举步维艰。

刑事新技术锁定死者生前重要关系人

命案侦破,首要的是确定死者身份。

在南京范围内,围绕很多报案走失人员,南京警方逐一甄别,但是都排除了。死者身份无法明确,侦办线索也就此中断。但是,南京警方并未放弃,围绕死者的生物检材、物证等,在妥善保管的基础上,多次组织警力分赴全国各地开展筛查比对,也没办法“比中”死者本人。


王海荣说,20多年来,南京警方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案件,除了继续排查研判社会上的失踪人员,还不断尝试运用新的刑事技术对死者生物检材的个体特征进行再分析。

经过一代又一代刑侦人的不断攻坚,持续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拓展检验比对条件,终于,2023年9月22日,案情迎来了突破性转机。

“我们比中一个人,应该是死者的亲属,跟死者具有血缘关系。”俞卫东说。

从2001年9月22日案发,到2023年9月22日比中相关信息,似乎是冥冥之中,在整整22年后的同一天,南京警方成功发现被害人的身份线索。

其实,通过生物检材的比对分析,南京警方找出了一系列的人,其中一个叫许某某的,跟死者符合母子关系。情报研判也确认,许某某的母亲许某,确实失踪,2001年之后,在社会上没有任何信息。


据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副大队长王磊介绍,2005年左右换发二代身份证,上面照片通常是彩色的,但许某的身份证照片是黑白的,她至少没办理过二代身份证,而且她的人员信息里什么都没有,非常可以。这个许某,女性,非常有可能就是该案的尸源。

经查,许某是南京人,丈夫早年因病去世,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生活。可20多年来在社会上没有留下任何信息痕迹,这种情况实在过于蹊跷。

许某的母亲跟侦查民警反映过,2001年时,她女儿跟朋友一起出去旅游。老人提醒说天气有点凉了,要带点衣服出去。她说没事,几天就回来了。

根据许某母亲的描述,那是女儿最后一次跟她通话,自称外出旅游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许某母亲曾报过案。根据她的回忆及档案记录,该案发生后,所属玄武分局找她核实,但是,她根据女儿没有穿耳洞的体貌特征,以及案发后还收到过女儿消息等情况,否认了被害人是她女儿。

民警采集了许某母亲的生物信息进行比对,最终确认,湖中沉尸案的被害人,正是许某!

杀人疑凶因其他命案已被判无期徒刑

专案组民警王磊清晰地记得,确认女儿被害的信息后,许某母亲过来,手上拿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都是些零散的纸条、名片、借条等。

多年来,这位母亲一直保存着与女儿相关的所有碎片信息,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女儿的消息。那么,犯罪嫌疑人是否就隐匿其中呢?专案组随即对这些文字材料逐一进行甄别。


据王海荣介绍,经过调查,许某失踪前的最后一个联系人,就是带她出去旅游的邓某某。

而许某的闺蜜也向民警反映,失踪之前一次吃饭时,许某曾言,如果自己出事了,肯定是小邓干的!当时也没人在意,他们认为可能因为喝酒了,一时的气话或者开玩笑的。

许某母亲说的邓某某以及她闺蜜口中的小邓是谁?是不是同一个人?与许某是什么关系?许某被害是否与小邓有关?南京警方的情报研判与外围调查同步开展,最终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人。

经过更加深入的情报信息分析,特别是围绕死者许某的关系人深度研判,专案组发现邓某某确实有重大作案嫌疑。

这个邓某某,就是小邓!许某生前与他关系十分密切,他会不会就是杀害许某的真凶?随着对邓某某调查的深入,南京警方获知,邓某某因犯故意杀人罪,正在监狱服刑。

原来,早在2006年10月,邓某某因财产继承问题,与继母发生争执,最后将继母杀害埋尸小山村。

“因为跟继母发生矛盾,就在家里把继母杀害,然后移尸埋尸,相当于是案前有准备、有预谋的。”王海荣说,熟人作案、关系人作案,这一点是比较准确的。后面一起案件(杀害继母)是专门找了一个地方,挖了坑以后把她埋下去,毁尸灭迹,延缓发案时间,转移侦查视线等等。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段还是很相似的。

种种迹象表明,被害人许某生前与邓某某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邓某某在许某遇害4年后再次犯下命案,被判处无期徒刑。民警了解到,邓某某因服刑期间表现不错,积极寻求减刑,刑期只剩下几年了。

真相大白!因情感纠葛迷晕将人沉尸湖底

2023年9月29日下午,邓某某被押回南京公安机关再度开展审查。


刚开始审讯,邓某某什么也不说,拒不认罪,包括怎么认识许某的,他都否认。“给我们的感觉,他还是比较冷静的,很镇定,面对微笑,拒不认罪。”王海荣说。

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九大队副大队长索皓认为,对于邓某某来讲,这个时候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服刑待这么多年,而且表现比较好,还有4年时间就要被放出来,马上看到希望了,具有侥幸和抗拒心理。这个心理压力怎么能突破?这是要考虑的一个具体问题。

据了解,服刑期间,在司法部门管教下,邓某某积极表现陆续减刑,眼看着还有短短几年就要重获自由,此刻面对警方讯问,一直处于极度抵触的状态。

“想一想,如果这个事情不交代,是不是公安机关掌握的证据不是很充分?他总有这样的心理。”索皓说,所以在审讯过程中,我们也给他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警方已经掌握了大量证据,你做了这样的坏事,赖不掉,应该认罪伏法。


面对强大的心理攻势,邓某某的心理防线逐渐崩塌,最终交代了杀害许某的全过程——因为情感上的纠纷,双方矛盾加深,邓某失去理智,起了杀心。

这天,邓某某买了些酒菜,把准备好的安眠药掺进酒里,骗许某喝下,然后趁许某昏睡,把她装在蛇皮口袋里,开车将其带到城墙附近一处湖边,最终将其沉入湖底。

当年荒无人烟的案发现场,早已成了碧水蓝天、绿树成荫的游览热地。在民警带领下,邓某某指认了作案地点和经过:城墙,砖头、石头,湖边,浮萍,因为湖水很深,没有抛到湖中心……再次来到这里,回忆起当年血腥残忍的一幕幕,邓某某却镇定自若,仿佛是在诉说别人的故事!

无论是故作镇静,还是真的已经麻木不仁,邓某某都必将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综合“南京警方”微信公号、“新华日报”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